惠车网 > 头条 >

9年后,田淑娴湖北人决定:读博!

来源:新华网 时间:2025-07-23 14:01   阅读量:17557   

“全国一等奖!”7月16日,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,正在鸭圈边忙活的田淑娴被手机传来的喜讯点亮了笑容——她指导的“小农女娴子——稻虾鸭生态系统助力乡村振兴”项目,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三创赛”乡村振兴赛道上拔得头筹,捧回最高荣誉!

“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儿!”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这位当家人,笑容舒展,梨涡深深。

返乡创业9年,硕士新农人田淑娴摸索出的“微生物稻虾鸭”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,不仅让每亩稻田利润提升5倍以上,引发联合国粮农组织关注,更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实践舞台——“田埂上搞创新,照样响当当!”

与农业相遇

是久别的重逢

作为拥有重庆邮电大学生物技术本科、浙江海洋大学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硕士的85后,田淑娴曾在杭州写字楼做白领,却始终放不下老家那片农田。

这份牵挂,源于少年记忆:看着父母在田里挥汗如雨,用传统方法辛苦耕耘,却收入微薄。那时,一颗种子便在她心中悄然种下——总有一天,要回到这片土地,用新的法子,让农民收益更高。

2016年底,26岁的她回乡创业。她瞄准小龙虾养殖,在田埂边建起了实验室,运用微生物技术调节水质,养出了膏多肉肥的小龙虾。

然而,肥水环境不仅养肥了小龙虾,也“养壮”了水草,小龙虾捕捞都成了问题。

报纸.jpg

田淑娴在田埂边讲述创业经历。

面对新挑战,田淑娴灵光闪现,摸索出“微生物稻虾鸭”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:同一块稻田,通过微生物调节水质,1至6月精养小龙虾,7至12月种稻育鸭,鸭群在田里除草除虫、粪便肥田,形成“一田三收”的绿色循环链。

创业之路绝非坦途。小龙虾患病、鸭苗热死在水田、成片的水稻倒伏……田淑娴至今难忘那些揪心时刻,“无数个夜晚独自在实验室掉泪,哭了还不敢让人知道”。

挫折淬炼出她的坚韧。白天追着省农科院畜牧所的专家求教,晚上钻研学术文献。二手农学教材被翻得卷了边,名校慕课直播课一堂堂追完,每一次求知,都是对困境的突围。

生态种田

稻田每亩利润提升5倍以上

“从事农业,认真而安静,只为呈现农产品真实的健康和美。”田淑娴的签名,道尽了她的执着追求。

历经反复试验与优化,“稻虾鸭”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双赢:田间几乎不用农药,稻、虾、鸭品质显著提升,水稻亩产在800斤到1300斤,比普通稻田增产20%。

农田“科技范儿”也不断升级:多光谱无人机监测作物生长、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施微生物制剂;田埂旁,生态农业实验室、田间微生物培养室、水质检测室一应俱全。

依托科技支撑,她还打造了50亩微生物稻虾鸭科研示范基地、1000亩生态种植养殖基地,并配套1000平方米禽蛋加工厂,构建完整的生态农业链条。

田淑娴在田间地头做实验。

田淑娴创立的合作社,从最初的8人壮大到200余名社员,既是生产基地,更是年培训超千农户的“田间大学”。

“去年一年发了五六十万元工资。”田淑娴介绍,村民掌握了新技能,连年龄大的阿姨都能给鸭子做技术管理。

田淑娴算了一笔账:一亩田产出小龙虾200斤、稻谷1000斤、无抗生素的鸭子30只,综合收益6900元;除去成本3000元,每亩利润3900元,比传统种田提升了5倍以上。同时,化肥减量60%,农药渔药减量80%,土壤微生物得到保护,地力逐年提升。

目前,合作社年产4万多斤小龙虾、10万多斤优质大米和50万多斤鸭蛋,亩产值最高突破6000元,年总产值可达500多万元。她创立的“小农女娴子”品牌虾鸭稻米、松花皮蛋、咸鸭蛋、仔鸭、老鸭等产品,深受市场喜爱。

田淑娴是“赤子归巢”名誉站长。

作为赤壁市“赤子归巢”联络站名誉站长,田淑娴还积极推动人才回流。今年暑假,9名高校学子在她的农场开启“沉浸式研学”。她腾出自家房间,在田埂、鸭圈、虾塘边现场教学。武汉理工大学的李雯静,深入研究该模式并转化为可推广的创业方案,正是这个项目斩获了全国一等奖。

田淑娴指导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。

田埂上的创新

照样能走向世界

这套生态模式,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。去年11月12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的专家,专程走进娴子生态农场考察。

作为中国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项目的调研点,田淑娴打造的低碳农业模式,让专家们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
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农业农村部农业与资源保护总站的专家前来考察。

“技术路线和实践获得来访官员们的高度认可。”考察结束后,田淑娴按捺不住喜悦,在朋友圈里自豪地分享。

“田埂上的创新,照样能走向世界。”这份国际肯定,让她劲头更足。站在田埂上远眺,“青春向党 科技兴农”八个大字在办公楼墙面上熠熠生辉。

几年汗水浇灌,这片土地已焕然一新: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,禾苗宽窄成行,风过处绿浪翻涌,胖胖的小黄鸭在田里撒欢觅食。白鹭、野鸭常来栖息,萤火虫点亮夏夜,蛙鸣声声入耳。

“创业已走到1到10的阶段。”田淑娴将目光投向更远,构建智慧管理平台,变“看天吃饭”为“数据种田”。她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演示手机操作系统:点击田块,地块信息、播种灌溉时间、市场预判等数据一目了然,并能生成精准“农事任务单”,农户手机操作即可。

田淑娴把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。

作为未来2600多亩农场的“超级管理员”,她可实时掌握每块田的状态。“目前正录入信息、优化种植养殖模型。有了这套智能管理系统,科学种地就能真正落地。”她介绍说。

为支撑蓝图,她选择继续深造——今年9月,她将赴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专业博士学位。

面对湖北打造新时代“鱼米之乡”的机遇,田淑娴信心满怀:“我们最大的家底,就是这山水好生态,认准了绿色循环模式,改良土壤,提升地力,产量自然节节高。这,就是咱田埂上的‘硬道理’!”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  
  • “要我学”变为“我要学”,普陀区环境教育基地

    还在烦恼暑假去哪里玩?紧跟小编的步伐,沿着梅岭支路悠然漫步,一同走进普陀区环境教育基地,开启一段难忘的生态探索之旅吧! 普陀区环境教育基地位于梅岭支路67号,隶属于普陀区生态环境...

    2025-07-23 12:23

  • “君子食堂”:中式快餐在美成新宠

    “君子食堂”:中式快餐在美成新宠 西红柿打卤面、拌面、汤面……这些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会做的普通菜肴,近年来在美国吸引当地人纷纷排队品尝,很多粉丝成为常客。这些家常的中国味道,为何会...

    2025-07-23 10:16

  • 建发国际集团01908拟折让约8.88%先旧

    拟折让约8.88%先旧后新配股净筹约10.11亿港元) 智通财经APP讯,建发国际集团公布,于2025年7月22日,公司控股股东益能国际有限公司(卖方)、该公司及配售代理订立配售...

    2025-07-23 08:01

  • 中国经济年中观察:供需两端协同改善房地产长效

    房地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 今年以来,各地因城施策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,随着政策持续显效发力,上半年房地产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。 当前房...

    2025-07-23 00:20

  • 中国贸促会: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空间潜力很大

   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,商务部22日召开中国与东北亚经贸合作暨第十五届中国—东北亚博览会专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有关情况。 有记者提问,中国贸促会未来在促进中国同东北亚国家企业务实合作方面...

    2025-07-22 18:16

  • 国内首个实现“整活干活双突破”的全尺寸人形机

    一.国内首个“整活干活双在线”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登场 近日,清华大学唯一占股的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,正式发布新一代全尺寸高性能人形机器人星动L7。这款身高171cm的双足机器...

    2025-07-22 13:52

  • 「开源模型验货官」Perplexity,给K

    Perplexity每一次纳入新模型,都是很强的信号:这一次,亮的是KimiK2。 7月13日,Perplexity联合创始人兼CEOAravindSrinivas在X上发布消息...

    2025-07-21 18:37

  • 成都分批取消住房限售二套房首付降至20%

    7月21日,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推出17条具体举措,涵盖供应质量提升、需求满足、存量盘活及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等方...

    2025-07-21 16:51

  • 国家铁路局: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以400公里

    7月21日,在国新办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,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,是国家战略性、先导性、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,在服务支撑国...

    2025-07-21 15:17

  • 交通运输部:2024年全国日均跨区域出行人次

    :7月21日,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lsquo;十四五rsquo;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过去一年全国日均跨区域出行人次约1.8亿、货物运输量1...

    2025-07-21 13:13